意象医学 八卦与起源 (文献摘要)
       太极既是万物始生前的混沌之象。大致分为“未见气”、“气之初”、“形之始”、“质之成”四个阶段。一旦由气而形,由形而质,逐渐形成时,混沌的太极便会一分为二。太极一分为二时,轻清之气上浮,为天(大气层);重浊之物下沉为地(地球)。按天文观点来描述,则是轻清之气扩散与外,形成一个庞大的大气层;重浊之物凝聚于内,形成一个带有磁场的地球(所以六十四卦中的上、下卦又可称为外卦和内卦)。上古作易者将天称为阳,而地称为阴,一阴、一阳,名为二仪。
      二爻相重又生四象,阳爻与阳爻相重“—”,为太阳;阴爻与阴爻相重“-- --”,为太阴;太阳中的下爻变阴爻“— --”,为少阳;太阴中的下爻变阳爻“-- —”,为少阴。这就是四象:太阳、少阳、太阴、少阴。
四象再重一爻即生八卦:
太阳再重一阳爻 ,名乾卦。
,名乾卦。
太阳上重一阴爻 ,名兑卦。
,名兑卦。
少阳上重一阳爻 ,名巽卦。
,名巽卦。
少阳上重一阴爻 ,名坎卦。
,名坎卦。
太阴上重一阴爻 ,名坤卦。
,名坤卦。
太阴上重一阳爻 ,名艮卦。
,名艮卦。
少阴上重一阴爻 ,名震挂。
,名震挂。
少阴上重一阳爻 ,名离卦。
,名离卦。
太极一分为二而生两仪,两仪相重而生四象,四象再重一爻而生八卦,八卦再相重而演变为六十四卦。八卦由三爻组成,六十四卦则为六爻组成。上爻为天,下爻为地,中爻为人。“三才之道”提示了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下爻代表事物的初端,中爻代表事物的过程,上爻代表事物的结局。都有一个空间和时间的概念。阴阳二气除可按上述分为太阳、太阴、少阳、少阴四气,又可根据黄河中下游的实际气象特点,将阴阳衍化为三阴三阳六气。这也是后来在医学上应用广泛的“三阴三阳”的基础。在此基础上又可进一步将一年十二个月分成六阴六阳。
八廓歌括:
      乾肺大肠传送廓,坎肾膀胱津液场,命门上焦会阴艮,胆肝清净震之方,肝络中焦巽养化,小肠离火心胞阳,肾络下焦关泉兑,坤脾水谷胃为强,合冲生克分虚实,对症投医病始康。
八廓所属论:
      夫八廓應乎八卦,脈絡經緯於腦,貫通臟腑,以達血氣,往來滋養於目,廓者如城廓之謂,各有門路往來,即匡廓衛禦之意也,故乾居西北,絡通大腸之腑,臟屬於肺,肺與大腸相為臟腑,上連清純,下輸糟粕,為傳送之官,故曰傳送廓,坎正北方,絡通膀胱之腑,臟屬於腎,腎與膀胱相為臟腑,主水之化源,以輪津液,故曰津液廓,艮位東北,絡通三焦,臟配命門,命門與三焦相為臟腑,會合諸陰,分輸百脈,故曰會陰廓,震正東方,絡通膽之腑,臟屬於肝,肝膽相為臟腑,皆主清凈,不受穢濁,故曰清凈廓,巽位東南,絡通中焦之腑,臟配心胞,心胞與中焦相為臟腑,胞絡營血,以滋養中焦,分氣以化生,故曰養化廓,離屬正南,絡通小腸之腑,臟屬於心,心與小腸相為臟腑,為諸陰受盛之胞,故曰胞陽廓,坤位西南,絡通於胃之腑,臟屬於脾,脾胃相為臟腑,土納水穀以養生,故曰水穀廓,兌正西方,絡通下焦之腑,臟配腎絡,腎與下焦相為臟腑,關主陰精化生之源,故曰關泉廓,臟腑之相配,古聖內經已有定法,而三焦獨重肝腎二絡者,此目之配法,蓋目專竅於肝,而主於腎,故有二絡之專主也,左目屬陽,陽道順行,故廓之經絡法象,亦以順行,右目屬陰,陰道逆行,故廓之經絡法象,亦以逆行,察乎二目兩眥之分,則昭然可明陰陽順逆之道矣。
1.八卦配属表:
| 
| 
| 卦画 |  |  |  |  |  |  |  |  |  
| 卦名 | 乾 | 坤 | 震 | 巽 | 坎 | 离 | 艮 | 兑 |  
| 自然 | 天 | 地 | 雷 | 风 | 水 | 火 | 山 | 泽 |  
| 季节 | 秋冬间 | 夏秋间 | 春 | 春夏间 | 冬 | 夏 | 冬春间 | 秋 |  
| 方位 | 西北 | 西南 | 东 | 东南 | 北 | 南 | 东北 | 西 |  
| 动物 | 马 | 牛 | 龙 | 鸡 | 豕 | 雉 | 狗 | 羊 |  
| 人 | 父 | 母 | 长男 | 长女 | 中男 | 中女 | 少男 | 少女 |  
| 人体部位 | 首 | 腹 | 足 | 股 | 耳 | 目 | 手 | 口 |  
| 属性 | 健 | 顺 | 动 | 入 | 陷 | 附 | 止 | 悦 |  
| 五行 | 金 | 土 | 木 | 木 | 水 | 火 | 土 | 金 |  
| 气象 | 晴 | 云 | 雷 | 风 | 雨 | 晴 | 雾 | 雨 |  
| 内脏 | 肺 | 肺/脾 | 脾/肝 | 肝/胆 | 胆肾膀胱 | 肾膀胱心脏小肠 | 心脏小肠胃大肠 | 胃/大肠 |  
| 节气 | 立冬 | 立秋 | 春分 | 立夏 | 冬 | 夏至 | 立春 | 秋分 |  |  
2.八卦物象表: 
| 卦名 | 乾 | 坤 | 震 | 巽 | 坎 | 离 | 艮 | 兑 |  
| 自然 | 天 | 地 | 雷 | 风 | 水雨月 | 火日 | 山 | 泽 |  
| 人 | 父 | 母 | 长男 | 长女 | 中男 | 中女 | 少男 | 少女 |  
| 五行 | 金 | 土 | 木 | 木 | 水 | 火 | 土 | 金 |  
| 属性 | 健 | 顺 | 动 | 入 | 陷 | 丽 | 止 | 悦 |  
| 动物 | 马 | 牛 | 龙 | 雏 | 豕 | 雉 | 狗 | 羊 |  
| 身体 | 首 | 腹 | 足 | 股 | 耳齿 | 目舌 | 手 | 口 |  
| 方位 | 西北 | 西南 | 东 | 东南 | 北 | 南 | 东北 | 西 |  
| 季节 | 秋冬间 | 夏秋间 | 春 | 春夏间 | 冬 | 夏 | 冬春间 | 秋 |  
| 数 | 一 | 八 | 四 | 五 | 六 | 三 | 七 | 二 |  
| 脏腑 | 大肠 | 脾 | 胆 | 肝 | 膀胱、肾 | 心、小肠 | 胃 | 肺 |  | 
3.《黄帝内经》五行之象表
|  | 木 | 火 | 土 | 金 | 水 | 
| 五脏 | 肝 | 心 | 脾 | 肺 | 肾 | 
| 五腑 | 胆 | 小肠 | 胃 | 大肠 | 膀胱 | 
| 五官 | 目 | 舌 | 口 | 鼻 | 耳 | 
| 五体 | 筋 | 脉 | 肉 | 皮毛 | 血骨 | 
| 五液 | 泪 | 汗 | 涎 | 涕 | 唾 | 
| 五情 | 怒 | 喜 | 思 | 悲 | 恐 | 
| 五志 | 魂 | 神 | 意 | 魄 | 精志 | 
| 五味 | 酸 | 苦 | 甘 | 辛 | 咸 | 
| 五气 | 温 | 热 | 湿 | 燥 | 寒 | 
| 五色 | 青 | 赤 | 黄 | 白 | 黑 | 
| 五方 | 东 | 南 | 中 | 西 | 北 | 
| 五季 | 春 | 夏 | 长夏 | 秋 | 冬 | 
| 五谷 | 麻 | 麦 | 粳米 | 黄黍 | 大豆 | 
| 五果 | 李 | 杏 | 枣 | 桃 | 栗 | 
| 五畜 | 犬 | 羊 | 牛 | 鸡 | 猪 | 
| 五菜 | 韭 | 薤 | 葵 | 葱 | 藿 | 
| 五数 | 三、八 | 二、七 | 五、十 | 四、九 | 一、六 | 
 
 
4.《黄帝内经》五行天象对应表 
| 天 干 | 阳干 | 甲 | 丙 | 戊 | 庚 | 壬 | 
| 阴干 | 乙 | 丁 | 己 | 辛 | 癸 | 
| 天干化合 | 丁壬 合化木 | 戊癸 合化火 | 甲己 合化土 | 乙庚 合化金 | 丙辛 合化水 | 
| 地 支 | 阳支 | 寅 | 午 | 辰戌 | 申 | 子 | 
| 阴支 | 卯 | 巳 | 丑未 | 酉 | 亥 | 
| 地支三会 | 寅卯辰 | 巳午未 |   | 申酉戌 | 亥子丑 | 
| 地支化合 | 亥卯未 三合化木局 | 寅午戌 三合化火局 |   | 巳酉丑 三合化金局 | 申子辰 三合化水局 | 
| 八卦 | 震巽 | 离 | 艮坤 | 干兑 | 坎 | 
| 五力 | 动 | 斥 | 衡 | 静 | 引 | 
| 星 | 岁星 | 荧惑星 | 镇星 | 太白星 | 辰星 | 
| 数 | 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 故曰其数八 | 地二生火 天七成之 故曰其数七 | 天五生土 地十成之 故曰其数十 | 地四生金 天九成之 故曰其数九 | 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 故曰其数六 | 
| 气 | 柔 端 | 息 高 | 充 平 | 成 洁 | 坚 明 | 
| 性 | 暄 随 | 暑 速 | 静兼 顺 | 凉 刚 | 凛 下 | 
| 用 | 动 曲直 | 躁 燔灼 | 化 高下 | 固 散落 | 藏 沃衍 | 
| 五化 | 荣 生荣 | 茂 蕃茂 | 盈 丰满 | 敛 坚敛 | 肃 凝坚 | 
| 化 | 宣平 | 均衡 | 齐修 | 宣明 | 咸整 | 
| 侯 | 温和 | 炎暑 | 溽蒸 | 清切 | 凝肃 | 
| 畏 | 清 | 寒 | 风 | 热 | 湿 | 
| 德 | 和 | 显 | 濡 | 清 | 寒 | 
| 政 | 散 发散 | 明 明曜 | 谧 安静 | 劲 劲肃 | 静 流源 | 
| 令 | 宣发 风 | 郁蒸 热 | 云雨 湿 | 雾露 燥 | 寒 寒 | 
| 变 | 摧拉 | 炎烁 | 动注 | 肃杀 | 凝冽 | 
| 眚 | 陨 | 燔火满 | 淫溃 | 苍落 | 冰雹 | 
| 平气之纪 | 敷和 | 升明 | 备化 | 审平 | 静顺 | 
| 不及之纪 | 委和 | 伏明 | 卑监 | 从革 | 涸流 | 
| 太过之纪 | 发生 | 赫曦 | 敦阜 | 坚成 | 流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