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关于我们 | 中华医学 | 辨证施治 | 临床医学 | 医学论坛 | 基础医学 | 经络针灸 | 意象医学
站内搜索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返回首页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关于我们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中华医学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辨证施治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临床医学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临床研究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临床经验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医学影像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医学论坛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基础医学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经络针灸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意象医学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中心展示
 
  友情链接:  
   第四军医大学  
  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 
  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 
   37℃医学网  
   中国营养网
 
     临床研究  
中医药学基础及临床治疗概论 二 气功与预防 三 阴阳与五行 四 脏腑经络
[收藏本文]  来源:本站  作者: 本站  发布时间:2011/1/4

二 气功与预防
医哲学 始气功 经络学 可为证
气功学 有动静 动静兼 治百病
中医的哲学理论,是始于古代哲学家的高级气化,这从现代已经公认了的中医学的经络学说,就可以充分证明,气功学有动功和静功,如果动、静功结合起来,治病的范围就更大了。
【注释】医哲学:是指医学的哲学理论。医哲学是古代哲学家在高级气功的成就下,观察人体的气功、形质、经络、七情、六欲,以及天地间的阴阳五行六气、时间、空间……等与人体基本关系的一种医学宇宙观。
气功:是古人创的一种养生、防病,开辟人的能量、智慧,使达到一个健康的、聪明的、有道德的、人格的一种方法。气功的方术很多,在总的方面,可分为动功和静功。动功是用人意、气、力三者的一贯性,来加以锻炼。静功是用精、气、神的互相关系来加以修养。他是练高级气功的一种方法,也就是发掘人身能量、智慧的主要方法,同时也是健身的主要方法。
经络学:就是指研究祖国医学的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的学说。
欲防病 此为宗 健身神 寿亦坤
预防学 上士工 重治疗 是下等
我们要预防疾病、应当以做气功为主要措施。他既然可以使身体健康,又可使心神充足,寿命也会增长。
预防医学是上等的医学但重治疗轻于预防,是下等的办法。
【注释】预防医学:是用各种措施、把疾病预先防住,不使其发展的一种医学。如社会上的各种卫生措施、医药方面的种痘、打防疫针、吃预防药等。在医疗方面的,治什么病,需要防什么病发展的医疗观点等。在个人锻炼方面的养生、气功等,都是与预防医学有关的重要措施。
人能量 甚无穷 欲发掘 气功证
意、气、力、练动功 精、气、神 静功用
人的能量发挥是无穷的,我们要想高度的发掘它,唯有用气功的方法来证实。意到、气到、力到是练功力的主法。练精化气、练气化神、练神还虚是静功用的。
低科学 当革命 活科学 究气功
高级功 效更盛 人天观 齐产生
机械的低级的科学应当进行革命,应该向前进了。活的、有生气的科学应当研究了。但是研究的方向,首先应当从人自己,结合医学气功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来突破这一关键。
高级的气功,效力是更好的。有时觉得宇宙和自己竞成为一体,发生了人与宇宙分不开的人天观。
【注释】低科学:低科学的意思。现代科学一般说确实是了不起的,但是从它的基本说来,却还是机械的。比如用现代科学来研究分析一粒谷,他的成分含量都是能知道的,但是我们能不能用这样的成分含量造出一粒能生长发育的谷子来呢?如果这样一个较小的物体问题解决不了,那么现代的科学就还是低级的、机械的阶段了。
活科学:把有生机的科学。就是要我们去研究发掘宇宙有生机的原动力。不但能造出原子弹,并且可能造出比原子弹更高级的、活的东西。
人天观:即“天地与我为一、万物与我并生“(见庄子)的宇宙观。
辨气化 中医功 气质辨 效始丰
单讲质 是偏工 离宇宙 谈人生
机械学 当自醒 谈医学 当衷中
辨别宇宙的基本动态——气化与人体关系是中医学的功劳,他把人体气和质的关系都加以研究,所以在临床治疗上效力是很高的。单讲形质而不讲气化是片面的学说。因为它离开了与人联系着的宇宙气化,独立的来谈人的体质,这是机械唯物论的学说。有这样单讲质,不讲气的看法的,应当自己醒悟了,所以在谈论研究医学方面,还是应当以祖国医学为主,吸收外来医学,择其所长,弃其所短,创立我国更新的医学,这才是我们的方向。

气功与预防

三 阴阳与五行
无极者 气中理 太极者 理中气
气动静 分阴阳 阴阳判 为天地
天地生 唯此气 万物化 气寓形
研气化 分阴阳 天地道 万物钢
“无极”是指宇宙万物万事客观规律性形成在气化中的理。“太极”是指理的规律性中包含的生长万物的基本原动力的气。因为气动则生阳,静则生阴,这样就生出了阴阳,阴阳的分判:轻清者在上为阳为天,重浊者在下为阴为地。所以说“生成天地的,就是这个万有原动力的气。万物化生后,在体内又寄着这个气。我们研究气化,首先应当分别阴阳。因为阴阳是天地的基本法则,和宇宙万物的纲领。
【注释】无极:是指大而无外、小而无内、无有始终,万物客观规律所形成的理性。无极是独一无二的。
太极:是无极中包含生长万物原动力混元的气。太极是贯穿着空间的每个星球和天地世界,气化的原动力。太极是由一而多的。
阴阳:就是矛盾统一规律用于医哲学的名词,他是宇宙的基本法则,正如《内经》论述的“阴阳者,天地之道也,万物之纲纪,变化之父母,生杀之本始,神明之府也……”
阴阳作 始伏羲 歧黄继 谈医理
后继者 有三易 医哲学 是砥柱
燮阴阳 众病除
我国阴阳学说的创始人是伏羲氏,黄帝和歧伯继着用阴阳来阐发《内经》中的医理,夏、商、周三代,又把论述阴阳的道理著为三部《易经》。医学的阴阳哲学是医学砥柱,如果能懂得医学的阴阳哲学用调理阴阳的办法就可以治疗许多病。
【注释】伏羲:即伏羲氏,古代帝王。始画八卦,八卦就是由阴阳变化而定出来的。八卦的基本组成是一个阳爻‘一’和一个阴爻‘一一’。这就是阴阳学说的开端。三易:即连山,归藏、周易。
五行学 始河图 天地象 哲理悟
连万有 成一筹 相互链 永无休
五行学说是始于河图的,因为古代的哲学家观察天地现象,河图的五方组成和其中奇偶五数配合五方的生成关系,以及观天地代表性最大的五种物质基础与关系,因而悟出了五行学说。五行学说用它的统一代表性和生、克、制、化的相互性,把天地万物都联系起来,来说明天地间的万事万物,永远是有相互关系的,而不是孤立的。
药物学 色味求 连人体 五脏究
时空应 各有由 辨医理 自有头
研究药物学,应当从药物五色、五味来观察五行的关系。研究人体的五行关系,应当先从五脏开始,然后再观察五行在生理上的多方面关系。春、夏、秋、冬的时间,八方的空间,用五行学说来分析,也都有它一定的理由。由此可知,从各方面都用五行学来互相联系、观察、分析,这样我们辨医理药物等就能很快找出头绪来。
【注释】五行:即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是阴阳学说的一部分。阴阳学说是以太极生两仪(即阴阳),两仪生四象(太阳、太阴、少阳、少阴)……。这样的一分二,互相统一,互相矛盾,永远的向前发展着,它好象是阴阳哲学中的一条纵线。而五行学说却是以最基本、最有代表性的五种世界组成物质的互相关系,用分属的方法,把宇宙的万事万物都联系起来的。从而说明世界的事物,是事事相关,物物相应的。这在阴阳哲学中,好象是一条横线。纵线是说明事物是永远向前发展的,横线是连系事物互相关系的,这是我们祖国医学伟大的创举,不能只讲阴阳而放弃五行。至于说五行是机械循环论,没有向前发展的内容,这很明显是把阴阳、五行学说分开的偏面看法,或说五行学说在某些事物比附不当,或论说不精,这确实是事实,但这只是某些个别人的牵强附会问题,不是五行本身问题。五行学说在医学临床方面,确实有它很大的优点,我们现在是要取其精华,弃其糟粕,更好的把它健全起来,使五行的哲学观永远为医学服务。
【注释】河图:伏羲时,龙马负图,出于黄河,故名河图。
对待数 流行气 主宰理 天地基
医哲学 亦相依 但逐末 甚可鄙
顾局部 失大体 司命者 当警惕
宇宙的各种事物的相互关系和情况,无非是阴阳五行在相对真理客观形势的情况下,形成的数。(就是一定的情况。比如《周易》乾卦里的第一爻词“九一”的解释说:“潜龙无用”就是这个意思。)用矛盾论(矛盾论就是阴阳学说发展的另一面)推断事物的客观规律也是这个意思。宇宙的古往今来,万物的生生不息,刻刻转变,就是这个流动着的宇宙动力———气化。宇宙的事物纷纭,但是都是有它的客观规律性,这个规律性就是主宰万事万物的理。这几方面是天地间最基本的问题,所以我们祖国的医哲学,也是建立在这种理论上的。象那些但在形质表面上看问题,是甚可鄙陋的,他们虽看了局部,但失去了大体。我们当医生有掌管人命的责任,对这个问题应当加以警惕了!

阴阳与五行

四 脏腑经络
曰心肝 脾肺肾 此五脏 人通称
胃三焦 胆膀胱 大小肠 六腑讲
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这是人们通称的五脏。胃、三焦、胆、膀胱、大肠、小肠,这是人们讲的六腑。
脑髓骨 脉子宫 奇恒腑 各有功
脑、髓、骨、脉、子宫和六腑中的胆,统称为奇恒之腑,都各有它的功能。
心藏神 感性生 随六根 变无穷
脑藏神 理性生 科哲学 由此兴
一神识 分二用 单宗一 皆偏工
神藏在心脏的时候,它就随着气血神经不停的周流全身,随着六根接受千变万化的事物,这就是感性发生的主要根源。
神藏于脑的时候,就产生了理性作用。世界的科学和哲学,凡关于理论的东西,就是这个理性的产物。这样一个神识,因为所在的地方不同,就产生感性和理性两种作用。单主张心藏神,或脑藏神的说法,都是片面的看法。
【注释】心藏神:就是说人的灵机——神识是藏在心脏里的。《内经·灵兰秘典》:“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。”由这一段来看,好象《内经》说的是心藏神。但是《内经·脉要精微论》里又这样说:“头者精明之府。”这个精明还不是说神在脑而产生精明吗?我们再看经络学里督脉中的神庭穴,正当脑前,这不更说明是神居于脑吗?从上面这几方面看,能说我们祖国医学不知道神在脑吗?我们再看中华文化的思字。思是从囟(后改为田)从心,就是说:我们来决定一个事物,由感性入理性,必须通过心藏的神入脑中,经过思维才能决定。这连我们祖先造字的学者都知道,何况祖国医学是哲学的医学呢?综合以上的古代文献看起来,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是知道神在心也在脑这个问题,只是文献上说的不够很明白罢了。
脑藏神:近代西人提倡神明在脑之说,科学界皆以为至论,而以我国不知神明在脑为落后。不知主神明亦在脑之说,。中国近代亦有谈者:李时珍曰:“脑为元神之府。”金正稀曰:“人见一物必当一影于脑中,小儿善忘者,脑髓未满也。老人健忘者,脑髓渐空也。”汪讱庵释之曰:“凡人追忆往事,恒闭目上瞪,凝神于脑,是留影于脑之明证。”王清任亦谈灵机在脑之说。观此西人今之所谈,实亦难为先进之说也,况与《内经》相比吗?
心藏神感性生:人在后天(即生下来以后),人的神识基本上居心为多(因为神依心血而养的缘故),它随着气血、神经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六根上,不断的反映着客观事物,但是它所反映的却是属于感性认识。这个感性认识就是神识还在六根之中向外收集外物,还未主居于脑的原因。其实质就是六根中的意(意是神识的主要部分,对感性起着主要作用,但意经常并不在脑里,如意守什么地方,意就可在什么地方)。在六根中,对脑所起的联系反映作用。
脑藏神,理性生:当感性认识所反映的外界事物,需要用理性发析、判断的时候,我们就要静心(思)考,这个思考,才真正是脑藏神的时候。所以说脑藏神,理性生。
总结起来说一下:心藏神,就好比神是常居在心里为多,心好如神的宿舍,他是依心血所养而存在,其在六根中,对客观认识,所反映的材料,未经神在脑讨论研究的,为感性认识脑藏神就好比脑是神的办公厅、记账部,有了要事在那里研究问题、总结问题。这就是说感性认识的材料,经过神在脑的分析、研究,然后才能成为理性认识。所以也可以说:脑是神识发展理性的基地。
我们人类是有智有愚的,这是因为什么呢?就是这个神在脑与在心的比例问题,我们要想转愚为智的话,就是练习把神多藏在心里变为多藏在脑里。怎能样把神多藏在脑里呢?这就是研究做高级气功(高级气功就是静功中意守上丹田的功法)。做高级气功有素的人,能把神定在脑里不动。高级气功师的聪明是不可限量的。这是哲学家、科学家产生的唯一途径,何况转愚为聪呢!孔子弟子曾子的转变(即转愚为智)就是这样一回事。究竟一般人是脑藏神为多,还是心藏神为多,这个哲学问题,凡做高级气功有素的人是能证实的,这是一个哲学上的大问题,是不能没有根据,如主观唯心论者那样胡说的。
感性认识: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低级阶段,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。
理性认识: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,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,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,经过思考、分析、
加以整理和改造,形成概念、判断、推理。
哲学:研究宇宙万有原理,原则之学也。
科学:以一定之对象为研究之范围,而于其中,求统一确实之知识者,谓之科学。

经络学 始内经 正十二 八奇经
阐生理 与病情 诊疗学 皆与通
曰三阳 曰三阴 分手足 成十二
连脏腑 布机体 正经渠 奇经湖
相调节 功用互 学医者 宜详究
经络的学说是始于《内经》的,其中藏腑的正经有十二经。不属于脏腑经络循环,而单独另行的有八条奇经。经络学中对人体生理、病情反应、诊断、治疗疾病等,皆有关系。十二经分手三阳和手三阴,足三阳和足三阴,这样合为十二经络,内连脏腑,外络肢节。正经好象是渠河,奇经好象是湖泊,在功用上都起着互相调节的作用。经络学说很重要,我们医者应当详细去研究。
【注释】手三阴经:手太阴肺经、手少阴心经、手厥阴心包经。
手三阳经:手阳明大肠经,手太阳小肠经、手少阳三焦经。
足三阳经:足阳明胃经,足太阳膀胱经,足少阳胆经。
足三阴经:足大阴脾经,足少阴肾经,足厥阴肝经。
脏腑经络

[打印] [关闭]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管理登陆
中华中西新药方剂研究数据库 地址:北京5803信箱  邮编:102211  电话:010-5942036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
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编号:20092030110002 电子邮箱:cccjcm@163.com    技术支持:北京华健中西医研究院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超前路9号B座2160室 版权所有:《中医临床研究》 新出审字[2009]390号 京期出证字第5895号